10月11日是“國際女童日”。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6500萬名女童輟學,1.5億名女童遭受不同程度的暴力。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女孩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伴隨著地位低下,尤其是在貧窮國家的社會體系內,與男孩相比,女孩面臨較大的生存風險,如營養不良、饑餓和疾病,同時接受教育和就業的機會較少。
2011年12月1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宣布將每年的10月11日定為“國際女童日”,旨在凸顯和解決女童面臨的需求與挑戰,促進女童賦權并提高全世界對于女童面臨的不平等待遇的認知,以期提高女童在教育、醫療、營養、法律和安全等方面的待遇。
從2012年開始,每年的“國際女童日”都設定不同主題進行討論,包括“消滅童婚”“教育創新”“結束暴力”“賦權女童”等。今年“國際女童日”的主題為“與她同行:幫助女童培養工作技能”。
今天,勞動力市場正隨著科技和自動化的發展而改變,受過良好教育或擁有技術的工人成為了勞動力市場的主力。然而,全球約1/4的年輕人既沒有工作,也未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或培訓,其中,大多數為女性。
聯合國預計,在今后10年中,約有10億名年輕人邁入勞動力市場,其中包括6億名女性。這些年輕女性中90%以上都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她們將在非正規部門工作,并將面臨普遍存在的低薪或無薪、虐待和剝削等問題。
今年“國際女童日”的主題,旨在為年輕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做好準備。該主題標志著一項多年期工作的開始,聯合國呼吁全球社會與女童共同努力,擴大她們現有的學習機會,規劃新的途徑,同時重新思考如何幫助她們順利過渡到勞動力市場。
對于女童教育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奧德蕾·阿祖萊與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和挪威首相索爾貝格在內的多國領導人一起,呼吁國際社會為女童教育做出更多努力,表示“不讓一個女孩掉隊”,并再次重申各自在教育政策和經費投入上的承諾,以期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達成之前,清除女童教育發展障礙。
如今,全球仍有1.32億名女孩失學。研究顯示,資助女童及年輕女性,有助于緩解貧困,女童多上一年學,其終身收入平均增加10%至20%,這種影響不僅是對女童自身,還包括其家庭、社會和國家。
阿祖萊表示,“女童教育是全球轉型發展的最強推動力。它既是女童的基本權利,同時也事關人類尊嚴。今天的呼吁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表明了國際社會在應對當今時代最嚴峻的兩個挑戰——教育和性別平等”。同時,她還呼吁國際社會采取更多協調行動解決女童教育問題。(蔣毅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