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孩子、手機,不少家長都會一聲嘆息、一籌莫展。其實不只是家長,老師也是。日前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手機的校園管理已成為中小學校的普遍難題。
針對手機進校園,多年來人們已有諸多討論。有人建議一禁了之,有人主張宜疏不宜堵,有人強調不宜一刀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可以歸納為見仁見智,也可以說是相當“糾結”。
說到底,判斷一個工具能否在校園使用,關鍵看是否必要。論功能,智能手機方便溝通,有娛樂功能,還能“互聯網+”學習,或許有助于提升學習效率。但這些功能并非不可替代,并且還有嚴重的“副作用”。比如一些學生“抬頭不看黑板,低頭只顧手機”,老師要跟手機爭奪學生的注意力,談何容易;有學生課間不再外出活動,而是沉迷手機,這對視力、身體素質的影響更是難以估計。
能否取其利去其害?這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可從多年來各學校的嘗試來看,很難辦。很多人對嚴禁、一刀切等詞匯心懷警惕,這可以理解。但嚴禁并不是個貶義詞,也不是所有的“一刀切”都是洪水猛獸。從現實情況來看,中小學校園就該對手機說“不”,并且事不宜遲。
說完禁不禁,還要看怎么禁。近年來,中小學校園的手機管理,儼然已經變成激烈攻防大戰,學生、學校、家長等各方斗智斗勇,也屢屢爆出扎眼的新聞。從報道來看,校方所用的方法無非以下幾種:明令禁止,突擊檢查,沒收,屏蔽周邊信號,甚至集中銷毀等。對此,一些家長不支持,覺得學校沒權利剝奪用手機的權利;有的老師不敢管,為避免爭議有時“睜只眼閉著眼”。此前,法國出臺新規,禁止學生在幼兒園、小學和初中校園使用手機,連休息時間也不行;而德國、英國、日本等國也有相關規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當然,中小學校園禁用手機,根本在于讓學生正確認識、使用手機。而這不只是學校的事,如何加強家校合作,強化教育引導,就是個更復雜的話題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