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立高中的優勢對于國內的學子們來講還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由于美國政府來管理,美國公立高中的相對來講還是具有很多的優勢的。
品德教育
美國公立中學把宗教教育作為學校品德教育的基礎。信仰宗教是大多數美國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教義蘊含了人生的許多價值觀和道德觀,但憲法禁止公立學校進行宗教教育和做禱告,所以,學校只能將品德教育的任務轉交給宗教、家庭和社會,讓青少年在家長[微博]帶領下通過做禮拜和做禱告潛移默化地接受品德教育。
美國公立中學把開設相關課程作為品德教育的補充。雖然禁止學校進行宗教教育,但允許開設宗教知識課;此外,公民課、社會課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等也涉及品德教育的內容。美國公立中學把開展活動作為品德體驗的載體。除校外、校內體驗式德育活動外,一大亮點是完全依靠學生會(或稱學生自治政府)組織大大小小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做人、學會溝通、學會辦事等。
注重體育
美國公立中學別的學科只有一個主管,但體育有兩個主管:一個是體育系主任,主管全校體育教師,提供列入課程表的學術層次課程,也就是體育常規教學,與國內并無二致;另一個是體育運動主任,主管全校學生體育工作,提供作為課外體育活動的運動層次課程。
課程種類繁
美國實行國家建議、州級標準、學區決策、學校實施的課程分級管理,國家只對各州提出指導意見,各州制定的課程標準就是學區和學校課程的主要依據,但學校在執行學區課程時,有權結合學分制要求和自身優勢、特色開設校本課程、美國的基礎教育關心的是培養什么樣的人,而不是什么樣的人才。寄托了美國新世紀教育理想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明確提出:每位留學[微博]美國高中交換生到十二年級末即18歲時,都要為大學的學習、富有產出性的就業和今后有意義的生活做好準備。在“升學+就業+全人”三維目標導向下,課程要滿足學生升學、就業和成為現代人的需要,就必須全而小、小而專、專而精,如家政、烹飪、養育、木工、焊接、農技、汽車修理,等等,只要是人生和社會需要的技能,綜合制中學幾乎都相應地開設。
本文選自《chiwayintl》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