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育部網站發布了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袁貴仁表示,從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級足球聯賽機制,且要通過招生考試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長通道,培養優秀足球后備人才。
焦點
高中生體育課每周增加一節
袁貴仁稱,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有些指標出現好轉。但總體看,學校體育仍然是整個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改中,在總課時減少的情況下,把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周3節體育課增至4節,高中每周2節增至3節。任何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體育課時。
教育部同時將改進體育考試評價。將體育課作為國家統一規定的學業水平考試的必考課,畢業和升學必須達到合格水平。將學生體質狀況和體育特長如實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
小學直至大學建四級聯賽制
從今年4月起,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制定了校園足球的“升級版”,打造更完善的校園足球機制。昨天,袁貴仁表示,教育部力爭校園足球要取得重大突破。合理布局小學、中學、大學定點學校,用3年時間把校園足球定點學校由目前的5000余所擴展到2萬所。
同時,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級足球聯賽機制,通過招生考試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長通道,培養優秀足球后備人才。把校園足球工作的成功做法逐步拓展到籃球和排球三大球等集體體育項目中。
學生體質下降問責地區學校
袁貴仁表示,所有學校都要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積極探索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委托第三方機構對測試工作進行質量監控。學校按學生年級、班級、性別等不同類別公布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總體成績,學生個人測試結果通知本人和家長。
教育部每年編制和發布《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對學校體育工作評估,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級,作為考核一個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和對教育部門、學校負責人工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三年下降的地區和學校進行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