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一開始,我成為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翱翔計劃”的正式學員。研究領域是“人文與社會科學”。在導師和專家的指導下,我學習了人文學科研究的基本方法,政治、政治學與政治生活等課程。兩年的“翱翔計劃”學習、研究經歷,奠定了我對人文社科領域的濃厚興趣,培養了我較為規范的學術研究方法與思維,為我日后的學術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礎,也讓我初識了學術研究的艱辛。
閱讀是我課余時間的最愛。多方面的涉獵,成就了我開朗的性格和廣泛的愛好。大量的閱讀并沒有耽誤我的課業學習,反而起到了開闊眼界、活躍思維、促進學習的作用。自上中學以來,我的學習成績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高三期末考試,總分全校排名第一,并以145分的成績獲北京市東城區英語單科第一名。高考中,我以143分榮獲北京市文科語文狀元。
從初一到現在,我先后擔任學生會宣傳部長、團支部書記、學習委員、宣傳委員等職務。作為雙語導游志愿者領隊,在國子監、孔廟為外國游客做義務導游;作為學校話劇社的組織者,我將大型歷史話劇《立秋》改編為適合中學生演出的2幕小型話劇,由我擔任導演,在我校“2013年文體節”上演出并大獲成功。
進入高三以來,在學校濃厚學習氛圍的感召下,我像所有同學一樣摒棄雜念,心無旁騖地學習。在同學們的互幫互助、老師們的悉心教誨下,我的成績漸漸穩定下來,雖然也是不斷波動,但幅度越來越小,排名也能夠穩定在年級前五。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翱翔導師)潘忠泉告誡我們;高考到最后考的是性格,考的是心性。面對夜以繼日、宵衣旰食的作息日程,面對成績起伏不定、排名忽上忽下的波動,面對肩膀上背負的責任與心中憧憬的夢想,我們究竟有沒有破釜沉舟的信念,我們究竟有沒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我們能不能始終以樂觀鼓勵著自己勇往直前,這些問題,恰恰是考驗我們自身素質最好的試金石。現在,我終于在高考中以680分投檔分的成績進入北大。
回首三年的學習生活,我的收獲沉甸甸、甜蜜蜜。(作者:李涵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高三2班 作者系北京市高考語文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