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您現在的位置: 閩南網 > 教育 > 教育熱點 > 正文

杜繼業和他的老杜書屋

核心提示: 古典文學研究生轉行開書店,是不務正業,還是適得其所呢?80后研究生杜繼業,人稱“老杜”,為書而癡,因書立業。2006年從華僑大學古典文學碩士畢業,放棄“學而優則仕”的機會

N本報記者 莊奕燁
實習生 許美婷

  古典文學研究生轉行開書店,是不務正業,還是適得其所呢?80后研究生杜繼業,人稱“老杜”,為書而癡,因書立業。2006年從華僑大學古典文學碩士畢業,放棄“學而優則仕”的機會,轉行開辦書店,通過在校期間的實習經驗和不斷地摸索書店經營模式和理念,從一個書癡成為如今高校品牌書店的“掌門人”。

80后研究生
愛書成癡開書店


  1982年出生的杜繼業,5年前畢業于華僑大學古典文學碩士專業。在很多人眼里,杜繼業將會在高校里任職或者考博深造,可出人意料的是,他卻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反對,在學校里開了一家名為“老杜書屋”的書店,并專職經營。

  “每個愛書的人,都有一個開書店的夢想?!倍爬^業說,自己從小愛書成癡,立誓遍讀群書,也時常出入泉州各大書店。讀大學時,他先后在校內的樹人書店、曉風書屋兼職實習。在此期間,他有意識地學習熟悉書店的風格定位和經營模式。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05年下半年,位于華大中區的曉風書屋有意轉手,杜繼業立刻找人幫忙把店面盤了下來。從接手空店到采購裝修,杜繼業忙忙碌碌了好幾個月,首期也投入了20多萬。面對高額的租金,他把店面一分為三,只留一間做書店,其余分租出去,這大大減輕了經營壓力。

  關于書店的起名,杜繼業曾想過以“麥田書坊”命名,后來華僑大學中文系許教授點撥說,“坊間業界都稱杜繼業為‘老杜’,就叫老杜書屋吧”,并為其題詞“夢里傳神筆,腹中萬卷書。杜陵一野老,千載有新居”,遂定名為“老杜書屋”。

書店達人
經營5年躋身名店


  “當夢想照進現實,慢慢的就學會妥協,去適應市場的需求。”開業之初,杜繼業將“老杜書屋”定位為人文社科類型書店,希望書店純粹而富有人文氣息??稍凇敖浭乐掠谩钡母咝7諊?,僅僅經營人文社科類書籍的“老杜書屋”舉步維艱。出師不利,杜繼業立刻調整經營思路,把書店方向改為“考試實用類書籍與人文社科類書籍并重”,更強調服務性和適用性。此舉開始為“老杜書屋”帶來了最先一批的讀者。

  在選擇供應商方面,杜繼業也走過一段彎路。作為銷售終端的書店,杜繼業對行業上游的供應商運作模式并沒太多了解。一開始,他就犯了“廣撒網,小捕撈”的毛病,即過多選擇供應商,但每家供應商的進貨量均不大,由此也引發供貨重疊、退書不便等問題,造成圖書過多積壓的狀況。

  吃一塹,長一智。在交了各種“學費”后,杜繼業開始學會了對比不同的供應商,優中選優,只留下三四家供應商。改變策略后,書店的運營也慢慢走入正軌。2007年底,書店逐漸扭虧為盈。近幾年,經營效益也越來越好?,F在,“老杜書屋”的圖書庫存大概有50萬,在泉州小有名氣。

服務為王
想把書店開遍高校


  杜繼業喜歡書,也敬重愛書的人。他能記住某位讀者曾經在書店買過什么書、喜歡什么類型的書籍,他能脫口而出某本書某位作者某年某個出版社的權威版本或經典譯本。他會想盡辦法滿足讀者的需求,并引以為樂,這使他成為校內許多老師和學生的朋友。

  杜繼業和他憨態可掬的笑容也成了書店的金字招牌,許多人都是慕老杜之名而到老杜書屋,久而久之,就和他成了朋友。他不僅賣書,還會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考試方向、層次,推薦適合他們的應試書籍。作為一個“考研過來人”,加之對高校師生和福建高校教育現狀的了解,老杜通常都能給考研學生以有效的建議和指導。除此之外,杜繼業還收集考研、考證、考公成功的同學資料,定期約稿出書,從報考、購書、備考、心理調節等方面為后來者提供了參考資料。

  “在網絡的沖擊下,書店要保留品味和風格,使之更具人情味和讀書氛圍?!痹诋敭斁W、卓越網等網絡書店的沖擊下,實體書店的經營日益艱難,但在杜繼業經營下,老杜書屋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在泉州高校中也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像臺灣誠品書店一樣連鎖經營,一直是杜繼業的夢想。他想讓老杜書屋開遍泉州、廈門高校,并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分享到: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關注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報社官方微博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在線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