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一擊校車斷送生命 小學校車國標成擺設
中國,2011年11月,校車貨車相撞,校車成廢鐵
美國,2006年,悍馬撞上校車成廢鐵
“美國校車,卡車撞上去成了廢鐵,校車沒事;中國校車,卡車撞上去,校車成廢鐵,卡車沒事。”
——面對成了一堆廢鐵的幼兒園校車,網友唏噓不已
核心提示:嚴重超載、逆行,斷送了20條生命,不少人痛斥校車司機無視生命和甘肅正寧縣小博士幼兒園利欲熏心,幼兒園自然難辭其咎(司機自己已經付出生命代價),但是,該承擔責任的只有幼兒園嗎?
不少網友第一時間將幼兒園校車被撞成一堆廢鐵的照片和美國校車與悍馬相撞后安然無恙的照片對比,認為我們校車的質量太差,應該研發或進口質量更好的校車。其實,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校車標準,也已經有能力生產具有“裝甲車”安全質量的校車。關鍵是,配備運營正規校車的經費和校車管理制度上缺乏強制性規范。
專家認為,如果不能從管理體制以及財政保障兩方面入手來解決問題,校車安全事故很難避免。
解碼一 不堪一擊的中國校車
并不是所有接送孩子的車輛都叫校車,那是對校車的侮辱。——白巖松
“美國校車,卡車撞上去成了廢鐵,校車沒事;中國校車,卡車撞上去,校車成廢鐵,卡車沒事。”網友在唏噓中調侃成了一堆廢鐵的幼兒園校車。與此同時,一張照片在微博和論壇流傳:2006年在美國印第安納首府,一輛悍馬撞上了停在路邊的無人校車,結果悍馬半個車體粉碎,校車安然無恙。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平均每41秒鐘就會發生一起車禍,每天有近40名中小學生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相比之下,美國校車與其他車輛相撞,幾乎從不“吃虧”。
美國的校車都涂成醒目的黃色,車型是卡車頭加巴士車身。美國法律對校車的堅固性和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校車翻滾時的保護、車身連接部分的強度和碰撞后油箱的防泄漏等,細節一一考慮周到。
美國校車引以為豪的不僅是防撞本事:2007年的7月31日,明尼蘇達州一座橋梁坍塌,正值交通高峰期,60輛汽車掉進水中,其中有一輛校車,其他車上傷亡嚴重,但校車上只有幾個孩子受了輕微傷。
2009年4月,央視新聞頻道系列節目《巖松看美國》中曾經做過一期叫《黃色的特權》的節目,講的正是美國的校車。在節目中,白巖松說,這才是真正的校車,并不是所有接送孩子的車輛都叫校車,那是對校車的侮辱。
實際上,中國的校車,名義叫校車,但往往只是學校隨意逮住的一輛車,甚至是用報廢車來運學生。“孩子的生命安全超過一切最有價值的財富!”這句話,用紅色大號字體印在美國多個州的《駕駛員手冊》上。反觀中國,據公安部2009年數據,每年有超過1.8萬名14歲以下兒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兒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歐洲的2.5倍、美國的2.6倍。
解碼二 我們已有小學校車國標
小學校車已經有了強制標準,但國家沒有明確政府部門和學校的責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
中國什么時候能有美國式的校車?家長們殷切期盼。網友也在呼喚中國制定出專業的校車標準,制造出更堅固的校車。實際上,我們已經有了校車國標,該國標借鑒的正是美國校車標準。
在兒童交通意外屢屢發生的背景下,國家有關部委牽頭制定并發布了《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條件》,并于去年7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要求校車統一外觀涂裝、標志,每個小學生座位必須安裝安全帶,如果車上裝有能開啟每個座位安全帶的集中控制裝置,其操縱件應在駕駛員可操控范圍內,并且該裝置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影響每條安全帶的正常操作功能。標準還要求每輛校車上至少應安裝一個照管人員座位,當座位數超過40個時,應至少安裝兩個照管人員座位。專用小學生校車還必須安裝汽車行駛記錄儀(俗稱“汽車黑匣子”)。
但與美國校車強制標準包括了各式學校的專用校車不同,這個標準只涉及小學的校車,而對于其他學校的校車尤其是更經常發生問題的幼兒園校車沒有制定強制標準。
更關鍵的是,這個標準只是一個設計和制造標準,并沒有相應的管理法規來規定,誰來買這種校車,誰來營運,誰來監管,不使用這種校車會有什么后果。因此,該標準實施后,“山寨校車”依然橫行。
而在美國,校車生產的強制性標準只是其中一部分,美國有專門的《校車法》,規范各部門、各利益主體在校車運行當中所負的職責。此外,在美國,校車在路權上還有特殊待遇:一旦校車司機將“STOP”的指示牌打開,后面所有的車,無論在哪個車道,都必須停下來,即使總統座駕也不例外。
解碼三 校車安全仰賴于政府投入
“不是做不做得到的問題,是你想不想做的問題。”——德清縣教育局紀委書記羅永昌
雖然校車標準和校車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但專用校車在我國已經起步。
2011年5月,浙江湖州市德清縣在全國率先引進“長鼻子”美式校車,購置79輛“長鼻子”校車,這些校車能承擔5000多名12周歲以下小學生的接送任務,包括兩所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校車由政府購買,然后委托專業客運公司代管。校車的收益并不足以維持公司運營,由政府出資補足虧損部分。全縣乘車學生每人每次支付1元錢,貧困學生免費。
其實,2008年,遼寧丹東寬甸縣就實施了校車制度。該縣有12個鄉鎮,當地自然條件惡劣,不少孩子上學放學要歷盡艱辛,甚至有孩子為此輟學。寬甸縣痛定思痛,在并不富裕的財政收入中抽出240萬元,購置了12輛校車。政府創造性想出不同鄉鎮學校輪流放假的方法,校車送完一個學校的學生后,就必須馬上趕往下一個鄉鎮,準備接另一個學校的學生。周而復始,完成了5000多名學生的接送任務,且運行三年來,無一起安全事故,為住得最遠的孩子節約了至少3小時路上時間。
農村中小學和幼兒園沒有財力購置專用校車,不少專家認為財政應該擔起大任,但地方政府常常說財力不足。對此,德清校車工程主要操盤手、德清縣教育局紀委書記羅永昌認為:“不是做不做得到的問題,是你想不想做的問題。”以德清為例,購車總費用為2000萬元,而2010年德清的教育經費支出為5.5億元,僅占該縣GDP的2.34%。
喬新生認為,“解決校車安全問題的根本辦法,還是要加強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投入。”
在美國等國家,已經將校車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由政府出資。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袁桂林建議,我們也應該進行全國性的校車管理制度立法。
今年8月24日,教育部宣布開展中小學校車運營管理試點,除了德清,山東威海市和濱州市無棣縣、遼寧本溪市桓仁縣、黑龍江雞西市、陜西西安市閻良區也被列入試點。(N本網記者 謝秋蓮)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