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專題 > 專題新聞 > 正文

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科學治水,一張藍圖繪到底

來源:福建日報 2018-09-26 09:03 http://www.413629.com/

標題:科學治水,一張藍圖繪到底

——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上)

  木蘭溪裁彎取直后,最大限度保留原始河道水面,形成城市內湖——玉湖。玉湖新城的崛起,成為莆田科學治水的杰作。 福建日報 許武 攝

  初秋,靜靜流淌的木蘭溪水面波光粼粼,倒映在水中的荔枝林帶和高樓不時變幻著圖案。岸邊的水草叢中,幾只白鷺忽高忽低。沿岸的防洪大道上,前來休閑健身的居民絡繹不絕……

  木蘭溪,全長105公里,源自戴云山脈,由西而東,流經莆田的仙游、城廂、荔城、涵江等縣區12個鄉鎮后匯入興化灣。木蘭溪是我省“五江一溪”重要河流之一,也是莆田的母親河,去年榮獲“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稱號。

  然而,過去,木蘭溪曾經因為洪水肆虐,給當地群眾留下了難以忘卻的重大災害和痛楚記憶!經過近20年持續不斷的努力,木蘭溪實現了“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治理目標,洪水肆虐的歷史不再重演。

  當地干部群眾說,木蘭溪的華麗轉身,得益于當時在福建工作的習近平同志的親切關懷和指導,莆田歷任領導和干部群眾牢記囑托,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讓科學治水理念在莆田有了生動實踐,營造了濃郁的生態文明建設氛圍。

根治水患,一城百姓千年盼

  瓦片被風揭起的“沙沙”聲、民房倒塌的“轟轟”聲,混合村里老阿婆的哭泣聲……這是1999年第14號強臺風留給荔城區拱辰街道張鎮村村民的印記。

  張鎮村位于木蘭溪畔。夏季的田地上一般種有水稻、地瓜、黃豆等農作物。每年臺風一來,短時間內雨勢兇猛,加上海堤潰敗、海水倒灌,村里一片汪洋。“早期民房是瓦片屋頂加土墻,經大雨一沖刷,嚴重的時候瓦片往中間一塌陷,土墻一倒,一個個家庭毀于一剎那。水稻淹上幾個小時后開始發芽,其他農作物也活不了。等水消退,村民一年的收成也所剩無幾。”張鎮村老支書何金武回憶起當年的受災情景,神情中還透著惋惜。

  “自來水管被沖毀,大家沒水喝,就近取河溝水,加上一點白礬就充當生活用水。”張鎮村村民曾風革說,種植農作物看天吃飯,洪澇災害一來,村民的起居生活就成了大問題。

  據悉,在這場強臺風中受到重創的不只是張鎮村,木蘭溪沿岸村莊無一幸免。臺風過境,暴雨猛漲,木蘭溪轉瞬從“母親河”變成了“災難之河”,一夜之間,全流域倒塌房屋近6萬間、被淹農田45萬畝,近3萬群眾轉宿他居、2萬學生被迫停課……

  木蘭溪水患由來已久。舊時流傳著“雨下東西鄉、水淹南北洋”的民謠,就是木蘭溪水患的真實寫照。

  因為水患連連,千百年來,木蘭溪治理也流傳著眾多感人的故事。公元1064年,福州長樂女子錢四娘傾其家資圍堰筑陂,但因陂址選擇不當,剛筑成即被洪水沖垮,錢四娘憤而投水自盡。受錢四娘的治水精神感召,木蘭溪上的治水者前仆后繼,終在1083年建成木蘭陂。歷經后世修整,木蘭陂至今仍發揮著引水、蓄水、灌溉、防洪、擋潮、水運等綜合功能,成為我國東南沿海拒咸蓄淡的典型代表工程。

  木蘭陂成為古人治水的一座豐碑,卻沒能終結莆田人民飽受洪水侵襲的困擾。據1952年至1990年近40年的資料統計,木蘭溪平均每10年發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發生一次中洪水,小災幾乎年年有。

  “其實早在1957年,木蘭溪治理工程就曾被提上議事日程。”莆田市副市長吳健明介紹說,但因其工程技術難度大,雖五次規劃、兩度上馬,終無結果。莆田也由此成為全省設區市中唯一的“洪水不設防城市”。

  根治水患,成為千百年來莆田人民的期盼!

  1999年第14號超強臺風發生后,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習近平同志趕赴莆田指導救災。

  在木蘭溪決口處張鎮村,對木蘭溪水患成因有著深入了解的習近平同志留下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是考慮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的時候了!”

軟基筑堤,科學治水解水患

  1992年,城廂區人大代表林國棟與周邊同是低洼村的11名區人大代表聯名提出木蘭溪治理議案。但得到的反饋是,區里沒有能力解決,需要市里、省里甚至中央才能解決。

  木蘭溪治理到底難在哪里?“木蘭溪治理之難,難在其特殊的地質條件和客觀環境。其中最突出的困難,一是木蘭溪下游河道蜿蜒曲折,行洪不暢,裁彎取直,抗沖刷難度大;二是木蘭溪處于沿海淤泥地質帶,在此基質上筑堤,無異于在豆腐上筑堤。”莆田市水利局副局長陳東風這樣說。

  水患治理,科學為先。為此,習近平同志先后四次來到木蘭溪現場調研,多次聽取并實地檢查治理方案和技術準備,強調一定要“科學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態保護;既要實現水安全,也要實現綜合治理。

  “這種大型防洪工程,只有在前期充分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才能實施。”1999年時任省水利水電廳廳長的湯金華回憶說,為了破解“豆腐上筑堤”和軟土抗沖刷的世界級難題,習近平同志特地請來了國內權威水利專家,終于找到了“軟體排”技術,并通過了水利部的技術鑒定。

  為把裁彎取直對自然原生態影響減到最小,由國內水利權威專家為木蘭溪治理設計了國內首個“軟基河道筑堤”物理模型,并在木蘭溪張鎮段進行試驗。

  1999年12月14日,習近平同志第二次來到木蘭溪,直赴正在進行治理試驗的張鎮試驗段,檢查驗證方案的可行性。

  “通過實驗數據驗證,我們采用明溝降水法代替管井降水法,也就是將新挖河道的淤泥進行晾曬,經技術處理,用于堤防填筑,再用‘軟體排’壓進堤基,以提高固結、增強堤身、防抗沖刷。雖然這個方案會延長施工時間,但新挖河道與筑堤工程同步建設、就地取材、就地平衡,既不占耕地,又減少生態破壞,成本也能大幅降低。”湯金華介紹說,正是在習近平同志的正確指導下,經專家和當地干部群眾共同努力,終于為木蘭溪找到一劑治理“良方”。

  科學治理方案確定后,當年12月27日,習近平同志將當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設的義務勞動現場安排在木蘭溪,并與當地干部群眾、駐地官兵6000多人一道參加了義務勞動。在現場,習近平同志囑托當地干部群眾:一定要“使木蘭溪今后變害為利、造福人民”。

  “聽說省里要根治木蘭溪水患,發動大家勞動,全村一下子沸騰起來了,都是一路小跑著趕到現場干活的。”回憶起那天的場景,張鎮村村民何光亮仍然激動萬分。

  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由此全面展開。千百年來莆田人民盼望根治水患的夙愿,隨著軟基河道上筑起的堅固堤壩,開始變為現實。

  2003年,木蘭溪裁彎取直工程完成,原來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為8.64公里,縮短7.36公里。2006年,通過衛星遙感和洪水痕跡調查,這一年“碧利斯”臺風給木蘭溪帶來2300個流量,洪水卻幾無發生。

  2011年,木蘭溪兩岸防洪堤實現閉合、洪水歸槽,從此結束了莆田主城區河段不設堤防的歷史。

  2016年,臺風“莫蘭蒂”影響莆田,全市大部分地區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木蘭溪洪水位達到近20年歷史最高,也是木蘭溪防洪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出現的最高洪水位。“擁有堅固堤防的木蘭溪沒有再次泛濫。”吳健明說,到目前,木蘭溪下游地區已超過10年未發生重大洪澇災害。

久久為功,一任接著一任干

  在木蘭溪防洪工程建設之初,習近平同志指出:“治理木蘭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現在已起步,但力度尚需加大。”

  牢記囑托,莆田市黨政領導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一繪到底,不斷深化拓展木蘭溪治理內容,開啟了從水上到陸上,從下游到上游,從干流到支流的全流域、系統性治理新征程。

  東圳水庫是木蘭溪實施全流域治理最先著手的區域。這個被譽為“莆田大水缸”的水庫,地處木蘭溪支流延壽溪中游,承擔著莆田約150萬人口的供水任務。2014年起,東圳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啟動。

  “東圳水庫治理構筑了四道防線。”莆田市市長李建輝說,第一道保護防線,上游強化封山育林;第二道治理防線,中游嚴控面源污染;第三道修復防線,環庫建設河湖緩沖帶;第四道法律防線,制定水環境保護條例,明確水質保護和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

  經過四道防線治理,目前東圳水庫水質已從過去的Ⅳ類提高至Ⅱ類標準。

  玉湖新城的崛起,則是近年來莆田科學治水的杰作。

  隨著兩期治理工程實施完畢,木蘭溪實現洪水歸槽。為減輕裁彎取直影響原有水生態系統,采取改道不改水的方式,將原始河道水面實施最大限度保留,形成城市內湖——起名為“玉湖”。玉湖水域面積超過700畝,不僅有效增加了莆田城區水域面積和提升蓄洪能力,而且豐富了城市生態內涵。

  依托美麗的玉湖,莆田對周邊的村莊進行改造提升。為籌集資金,莆田除了向上級爭取經費之外,還于2013年以專題會議紀要形式明確:玉湖片區內,市財政土地收入的80%必須用于玉湖新城改造建設,且專項使用、封閉運行。

  原來臟亂差的城中村如今變成了宜居宜業宜游的集聚新區。玉湖邊上,已建成的市青少年宮、科技館、圖書館,從西向東一字排開;玉湖公園內,微風吹拂,綠樹婆娑,前來休閑拍照的游客隨處可見。“當年參加義務勞動時可真是想不到,苦了一輩子還能過上這樣舒心的日子!”張鎮村村民傅石雄興奮地說。

  一任接著一任干,木蘭溪四期治理工程已經完成,防洪工程及生態治理累計投入近50億元,50年一遇標準防洪堤段總長37.4公里,占下游河段七成以上。如今,下游399條內河與木蘭溪互聯互通,形成65平方公里的“城市綠心”。2016年,莆田成為我省首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并于2017年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我們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生態優先、系統治理的路子,從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水治理五大系統角度,統籌推進,還木蘭溪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說,木蘭溪全面實現了習近平同志當年提出“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目標。(福建日報記者 陳榮富 俞靚 歐碧仙)

原標題: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的生動實踐:科學治水,一張藍圖繪到底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頻道推薦
  • 攀枝花市公安局原一級高級警長樊澤鳳嚴重違
  • 今日(7月7日)最新油價查詢:92號、95號汽
  • 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圓滿結束訪問離開香港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斜視手術什么年齡做較合適?
    斜視手術什么年齡做較合適?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支持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 泉州市獲中央 鯉城豐澤全域試點家庭病床服務 告別充電焦慮!泉州豐澤近4000個電動車充 泉港區領導與援藏干部座談 德化雙軌鏈條:石膏循環再生與花紙智造升 青春賦能鄉土 校地共育新苗 ——福建農林 一路煥新!泉州南迎賓大道瀝青罩面全線完 陜西發布干部任職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