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結婚證時的一次免費篩查,可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婦幼系統里的一個“電子標簽”,正守護著千萬孩子的健康未來。
2004年起,一場旨在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以下簡稱“三病”)母嬰傳播的“生命保衛戰”在福建打響,通過構建“以婦幼保健服務網絡為基礎,三病防治體系為支撐,基本公衛與專科診療相結合,覆蓋婚孕產嬰童全鏈條服務”的防治模式,如今成效斐然。
自2023年起,莆田的新婚夫婦在婚姻登記時,新增了一項貼心服務:領證時,可免費完成“三病”篩查。一旦檢測出感染,系統會為其建立動態管理檔案,實施“發現—報告—轉介—隨訪”的閉環管理模式。工作人員親切地稱這項服務為“愛情體檢”。
防控關口的前置,筑牢了第一道堅實的防線。檢測率的提升,加之規范的治療與干預措施,使潛在的感染風險被及時察覺,有效降低了“三病”母嬰傳播風險。
莆田的做法并非個例。在全省,預防“三病”母嬰傳播被納入各級孕婦學校的必修課程。在婚前醫學檢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中,“防‘三病’宣傳+免費篩查”被大力推行,僅2024年,這一舉措就覆蓋了超過13.98萬適齡人群。同時,福建省廣泛開展各類宣教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育齡婦女對“三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超過95%。
過去,感染“三病”的孕產婦子女因跨區流動,極易出現失管失訪的情況。如今,廈門婦幼信息系統會依據孕產婦的感染情況,對于所生兒童的轉介信息,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做到完整準確及時地呈現。
福建省還充分挖掘各地市婦幼健康信息系統的潛力,實現了婚前保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孕期保健、產后訪視、兒童健康管理等多個環節的互聯互通,構建起覆蓋婦女兒童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收集網絡,達成了防治技術標準、數據管理和質量控制的“三統一”。
在省衛健委的統籌規劃下,省級婦幼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持續完善,2024年7月,省衛健委成功打破信息壁壘,在婦幼與疾控系統間架起橋梁,使得乙肝宮內暴露兒童疫苗接種數據能夠自動精準抓取,提升統計準確性。
今年5月18日,福州西湖晨曦廣場舉辦了一場消除“三病”母嬰傳播的大型活動。這場由衛健、教育、公安、民政、婦聯等13個部門聯合發起的“生命保衛戰”,吸引了數百位市民的目光。
13個部門橫向聯動、省市區三級衛生機構縱向聯合,營造出全社會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將分散在各單位的防治資源整合起來,構建了從婚前醫學檢查到產后隨訪的完整服務鏈條。各部門充分發揮自身行業特點和專業優勢,社會組織也積極參與其中,共同開展進農村、進社區、進單位、進學校、進家庭的宣傳活動。據統計,全省累計開展此類宣傳活動超200場,惠及群眾達百萬人次。
13個部門還協同發力,構建全方位保障體系:從感染者權益維護到家庭心理疏導,從兒童生活保障到醫保政策支持,從重點人群管理到反家暴維權,一系列暖心政策落地生根。通過權益保障、醫療支持、社會關懷等方面多管齊下,為特殊群體撐起保護傘,營造無歧視、有保障、有溫度的社會環境。
截至目前,福建省消除“三病”母嬰傳播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和預期成效。2024年,未發現HIV母嬰傳播案例,先天梅毒發病率、乙肝母嬰傳播率均維持在較低水平,全省13個消除主要指標全部達標。(報業集團記者 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