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限已然過去,本應公布的600余個房價控制目標,亮相率不足三成,而已公布的控制目標,如今又增添了一份不確定性。這不確定性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的一則通知,通知要求“已經公布本地區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的城市,也要以適當的方式聽取社會的意見,并根據聽取意見的情況,酌情調整已發布的調控目標”。
楊紅旭對此直言,既然住建部已要求各地聽取民意,酌情調目標,結果將是:3月末最后兩天新公布目標的城市,稍從容一點,會有更多低目標面市;已公布城市較尷尬,估計部分地市將被迫調低。
北京的房價控制目標定位為“新建普通住宅價格穩中有降”,這獨一份的“降調”公布后立即引起軒然大波。那些將新建住房價格漲幅與本年度GDP及人均收入增幅掛鉤的控制目標,被指責為“疲軟”。住建部的通知下發后,對部分城市或將更改控制目標的猜測隨之升溫,目前,廣州已經明確表示年內不會調整控制目標,而上海、深圳等其他城市都還沒有進一步的表態。
“出臺這個調控目標之前,我們充分考慮到了社會的意見,包括聽取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及市民代表的意見。”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地產市場管理處處長陳大旺表示。
按照陳大旺的說法,既然房價控制目標已經出來,就是對社會的承諾,以后將按照這個既定的控制目標將房價控制在合理水平,年內將不會再次調整目標。
最“給力”——北京
北京房價控制目標的核心內容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廉租住房應保盡保;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能力明顯提高;新建普通住房價格與去年相比穩中有降。 作為唯一一個唱響“降調”的城市,北京的控制目標是當仁不讓的“給力”。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中心張月認為,北京調控目標首提“降價”,此目標與市場的調控期望比較契合,這一目標無疑更體現出政府調控樓市的強大決心。本次調控目標的主體為“新建普通住宅”,這也預示著新一輪的調控目標將更為明確,體現出政府部門對解決中低收入居民基本住房問題的關注度確實很高。
北京中原三級市場部副總經理宮萍表示,北京的控制目標再次體現了“市場的歸市場、保障的歸保障”的這一調控主思路。由原來城市改造如棚戶區改造拆遷居民通過補貼現金使其進入商品市場自行交易,轉換為直接分配保障房來解決,從而將這部分需求控制在保障房的范圍內,一來緩解商品房市場的需求量,二來也看出政府對保障房建設的決心!符合保障房的人群能夠解決居住問題,同時商品房也能夠市場化。
各地與GDP及人均收入掛鉤的房價控制目標被指“疲軟”,北京的房價控制目標反響良好,對此,專家表示,應該把京版目標作為全國的示范文本。
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實際上,國務院要求各地出臺房價控制目標,目的就在于要引導市場預期。而之前城市公布的房價控制目標都與GDP、收入增長保持一致,顯然違背了政策初衷,住建部今天發文要求各地‘確定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時,要在本地區內聽取社會的意見’說明,中央對此前各地出臺的調控目標是不滿意的。”也正是如此,他建議,目前包括多個重點城市在內的尚未出臺房價調控目標的多個城市,應把“北京版本”作為示范文本。
最“獨特”——長春
就在業內熱議北京的“降調”和爭論“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缺席”房價控制目標的參照系數時,長春的房價控制目標浮出水面,新建住房房價收入比(住房套型標準按60平方米計算)控制在5.8以內,這是迄今為止國內首個與房價收入比掛鉤的房價調控目標。
最“具體”與最“離譜”——吉林
吉林省獨攬了調控目標兩項之“最”,同一個省份出現的差別如此之大的調控目標,實在令人咂舌。
吉林省四平市下屬的伊通自治縣將房價控制目標“量化”至極,該縣2011年的房價控制目標是:磚混結構住房2800元/平方米,框架結構住房3000元/平方米。伊通還將其2011年的房價控制目標“拆解”為征收成本、建筑成本、各項收費成本、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配建廉租房成本以及利潤等六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伊通將新建住房利潤設定為300元/平方米。
吉林省其他幾個縣的房價控制目標同樣十分“具體”。
東遼縣2011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為均價不超過2500元/平方米;臨江市的2011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為均價不超過2800元/平方米;遼源的2011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為均價不超過3500元/平方米。
最“離譜”的房價控制目標來自吉林省長春市外五縣之一的榆樹市,從字面來看,其房價控制目標為“新建住房增幅低于2010年新建住房價格增幅”,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玄妙之處就在其2010年的新建住房價格增幅高達50.5%。這座位于長春、吉林、哈爾濱三市圍成的“品”字形經濟區域中心的小縣城,曾因松嫩平原腹地特有的黑鈣土質賦予了它“天下第一糧倉”的美譽,如今,其知名度又因控制目標的“寬松”而提升。
最“胸懷天下”——貴陽
貴陽作為最早一批公布房價控制目標的城市,其目標自然備受關注,與其他城市瞄準GDP和人均收入增幅的控制目標相比,貴陽的目標是“新建住房價格增幅不高于去年全國平均值”,有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平均值為17%。
最“普通”——大多數省市
無論是最早公布房價控制目標的銀川、昆明,還是近日公布目標的杭州、天津,其在設定房價控制目標時不約而同地將目光瞄向了當地本年度GDP和人均收入增幅這兩個指標上,房價控制的上限根據各地對自己今年經濟發展的預期不同而不同,大致范圍在10%——15%之間。
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表示,城市房價調控目標不應該簡單地與GDP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掛鉤,否則將嚴重削弱樓市調控的政策效果。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彭澎表示,這樣的控制目標實際上只是控制房價過快上漲,而并非降房價,政府達成的難度很小,所以意義并不大。而10%的控制目標更可能給人帶來房價將繼續上漲10%的心理暗示。
楊紅旭也認為,如果居民無法承擔目前的房價,那么即便房價增幅控制在GDP或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以內,人們還是買不起房。而這種目標會給購房者帶來房價將上漲10%的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