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決定要降了,就要一次性把價格降到位。”一位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高管不久前曾這樣對本報記者表示,“到位”是指成交量的顯著提升。
但幾乎在同時,他的同行就已經這么去做了。2012年3月份以來,重新啟動的新一輪樓市降價潮已遠遠突破此前的預期。在長三角一些二、三線城市里,超過30%幅度以上降價銷售已不再是個案。
在此輪調控持續兩年之后,對于部分房地產企業而言,降價已不再是加速現金流動的競爭策略,而成為保衛資金鏈的“最后一搏”。
連鎖反應或許將隨之發生,少數企業的搏命姿態或許將迫使更多的房地產企業加入戰團中。
超常規促銷
世茂房地產(00813,HK)被認為是這波降價潮的引領者。
在寧波,3月18日開盤的世貿灣樓盤房價每平米直降5000元,售價多在七八千元每平方米左右,現場推出的800套房源被銷售一空。
寧波已數年未見萬元以下的樓盤了。但不僅僅是寧波,此前,世貿在長三角的多個項目便打出超過8.5折的降價幅度,像寧波這樣折扣幅度達到六折的項目還有數個。此外,世茂在成都和福建的項目也有大幅度降價。
世茂集團已不是第一次這么做。兩年前,世茂在上海浦東的濱江花園就曾出現過六折甩樓的降價舉動,當時正值中國農業銀行(601288,股吧)與世茂集團簽署150 億元銀行貸款授信協議,以用于世茂集團多個商業地產和住宅項目的融資和未來可能的并購。兩年后一切似乎又重演了。
降價的影響也早已在世茂房地產的報告中呈現出來。3月6日,世茂房地產宣布2012年2月份單月合約銷售額達20.70億元,同比增加70.9%,環比增加127.5%;合約銷售面積為205263平方米,同比增長97%。在沒有推出新樓盤的情況下,世茂房地產的銷售均價由1月份的18064元/平方米,下調至10089元/平方米,單月降幅達44%。
在調控持續兩年后,樓盤降價早已不是新鮮事,但如此大幅度、大范圍的降價,還是遠超過去的水平。
在世茂之前,降價的領軍者是中海、龍湖等一批企業。但在2011年底,他們掀起的一波降價浪潮力度遠不能與世茂相比,當時降價銷售的一批項目降幅普遍在20%左右。
在市場人士的分析中,中海等企業在年底的降價銷售主要原因是希望借此沖擊全年業績,以便爭取一份較為漂亮的年報以穩定股價,此外,還有加速回籠現金,以安排第二年包括土地市場在內投資的打算。
但世茂顯然不是。本報記者未能得到世茂方面人員關于降價原因的直接答復。不過從過往披露的信息來看,日趨緊張的資金,以及調控高壓持續的預期或許是其決定跳水的原因。
2011年的半年報顯示,世茂房地產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14億元,但要在一年內付清的應付貿易賬款及其他應付賬款就高達122億元,另外還有59億元的應付稅款和80多億元將到期的銀行貸款。
以2011年下半年的市場情況來看,這樣緊張的財務狀況很難得以好轉。
東方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1年114家上市房企中報中,“招保萬金”等4家龍頭房企的平均凈負債率為59.8%,余下110家上市房企中報平均凈負債率為67.5%,創歷史新高。相較而言,世茂房地產當時的凈負債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近8個百分點。
降價螺旋
對于房地產企業而言,當降價就發生在自己對面的那個項目時,房企的選擇已經不多:要么跟著一起降價,要么避開風頭,延遲開盤時間等待市場好轉。
大企業的整體降價策略,對市場帶來的影響或許是決定性的。
世茂大幅度、大范圍的降價行動已讓其他一些企業應對失措。“這讓我們很被動?!闭f出這話的企業高管也在長三角有諸多項目。有趣的是,這家企業還曾是之前幾次降價的領軍者之一。推遲開盤項目或許是更為現實的選擇,但在調控中翻滾了近兩年之后,延遲開盤的空間已經非常小。
中金公司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內地地產公司信托還款在2012年和2013年連本付息高達2500億和3100億,今年3季度為信托還款高峰期。該報告還指出,在信托、房地產貸款等本金集中到期、銷售回籠暗淡等壓力下,2季度將爆發開發商資金鏈的風險。
此前,瑞銀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曾從地產行業2012年的庫存、償債期和現金消耗情況等方面分析預測,在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時候,地產企業會面臨非常大的困難。
即便企業財政狀況有條件支持它們撐下去,但對于大開發商而言,業務的持續性也是其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北京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陳志便指出,在這個關口上,企業的庫存去化能力決定了其旗下項目能否正常運轉,更決定了企業是否有錢去拿地,未來幾年中產品銷售會不會出現斷層,會不會導致無房可售的停滯狀態?!颁N售速度降低了,就意味著開發投入減少,未來可開發的項目也就減少了?!鼻f凌顧問董事總經理張映光分析稱,假如不保持資金運轉的速度,一些開發商可能將面臨著項目開發量不足、大批員工無事可做的局面,從而拖累企業的發展。“真到了那種地步,降價到虧本也得賣?!鼻笆鲩_發商如此對記者表示。
但問題是,并非所有項目都可以通過降價促銷消化。剛性需求項目,通過低價策略,集中引爆,往往可能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但改善型中高端住宅項目,本身受限購影響很大,客戶又有買漲不買跌的心態,越降價,反而越適得其反。
高和資本董事長蘇鑫便認為,市場存在著買漲不買跌的心態,降價并不能消化所有項目,反而會令市場進一步下滑,甚至引發市場“超調”,即超出預期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