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華社發文稱南京樓市近期的熱銷是“殺跌性回暖”。這個新名詞引起了南京地產界的熱議。記者就此采訪了南京多位房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近期交易量的回暖與“殺跌”關系不大,是買房人自住型需求的正常體現,而且一旦政策層面的利好難以維系,“回暖說”將風光不再。數據也證明,南京樓市的短暫回暖已經接近尾聲了。
新華社:南京樓市在“殺跌”
該文稱,3月以來,南京樓市連續三周的周認購量連創新高,單日認購量最高超過500套。“殺跌性回暖”的三月讓更多的南京開發商充滿期望。根據南京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截至21日晚,南京住宅可售套數為49797套,南京樓市的住宅庫存量跌破5萬套大關。2月1日,南京樓市的住宅庫存量為55221套。
文章認為,3月份成交量急劇攀升是由于壓抑了一年多的剛需集中爆發所致,屬于“殺跌性回暖”,而非全面回暖。雖然南京樓市的住宅庫存量已跌破5萬套大關,但真正恢復常態需要庫存回到4萬套以內。
南京業內:“殺跌”說法不恰當
“‘殺跌性回暖’的提法并不新鮮,早在一個多月前南京樓市出現銷量回升的苗頭時,市場便傳出這樣的聲音。”南京房地產開發促進會秘書長張輝表示,這個詞來自股市“殺跌割肉”的說法,所謂“殺跌”指的是開發商急于出手,于是大幅壓低房價賣房。不過,張輝認為用“殺跌”來形容樓市并不十分恰當,近期南京房地產的價格確有松動,但降幅并不十分明顯,銷量的回升是自住型購房的正常體現,與“殺跌”關系不大。
張輝認為,在經歷了一年的調控期后,大量持幣觀望的買房人在春節之后突然爆發,這其中大部分屬于剛性需求,也有部分改善型。“以中海[簡介 最新動態]在南京的兩家樓盤為例,河西的中海鳳凰熙岸明顯屬于后者,一天賣了七八個億;而江北的中海萬錦熙岸則屬于前者,一天也賣了3個多億。”張輝說。
為何認為回暖與“殺跌”關系不大呢?有市場人士認為,南京諸多樓盤的降價幅度仍是有限的,一來是開發商出于成本上的考慮,二來也是忌憚老業主的情緒,比如寧南某樓盤在年初時宣布將公開一批7字頭的房源,后來由于老業主的反對,最終暫停售房,不久前悄悄拿出來賣時,價格依然站在8字頭上,雖然房價有所走低,不過幅度有限。業內指出,買房人其實并非“殺跌”,而是正常出手買房,如果真要想“殺跌”,必須要等到開發商“大跳水”才行。
最新數據
上周“回暖”不再認購下滑超2成
開發商稱“降無可降”,無政策利好就會“倒春寒”
就在新華社發文的同時,南京上周的樓市“成績單”也新鮮出爐了。在連續四周銷量攀升之后,上周南京新房的認購量出現下滑,降幅超過20%。記者從南京網上房地產了解到,上周新房的認購套數為1697套,而之前一周為2237套,降幅24%。從單日的表現來看,周一至周五幾乎每天都在200套上下徘徊,直到雙休兩天才稍微有點起色,周六、周日的認購量分別是251套和375套,這與雙休推房量大也有關系。
此外,近期不少樓盤動不動便售罄或是熱銷八九成的消息也逐漸“冷卻”,市場趨向平穩。以昨天和前天為例,南京市共有7家樓盤推出了600套新房,包括金浦名城世家、金地[簡介 最新動態]自在城、麒麟山莊、富力城[最新消息 價格 戶型 點評]等一批樓盤亮相。然而截止到昨天下午,這幾家樓盤總共只認購了不到180套,認購率不到3成,與之前形成了鮮明對比。
張輝認為,用“倒春寒”來形容最近這一周并不為過,一個月以來的剛需釋放已逐漸收尾,如果沒有政策利好,樓市將回歸平淡。
他表示,兩會上溫總理關于“房價遠未回歸合理價位”的判斷對不少人來說就像是“潑了一盆冷水”,也給最近的樓市降了降溫。“買房人沒有之前那么樂觀了”,張輝說,除了首套房的貸款利率有所下浮之外,其他利好均沒有表現出來,買房人也就暫時收手。
在不少業內人士眼中,交易量“回頭”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房價基本到位了。南京一家地產研究機構的負責人表示,在3月份以來的樓市銷量前十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金地自在城目前房價在每平方米8000多元到9000元之間,這一價位對于開發商來說,應該屬保本微利;而在前十中唯一上榜的江寧樓盤托樂嘉花園,開發商也表示目前每平方米9000元的售價“降無可降”。
“由于價格基本到位,因此政策層面的變化對樓市來說最為關鍵,否則不僅僅是‘倒春寒’,更可能長期‘寒’下去。”張輝分析說,限購政策在年內變化的可能性不大,不少人將關注的目光放在了存款準備金率的繼續下調,或是銀行對首套房實施9折甚至更低折扣的貸款,這些都將對今年樓市產生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