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十條”出臺被業界普遍看做樓市調控的標志性的時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4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上漲12.8%,創下該項統計工作開展以來的歷史新高。而“國十條”出臺后,先前的房價上漲預期逐步減弱,去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幅回落到6.4%。
國家統計局今年啟動了房價統計的改革,不再公布國內房價同比綜合漲幅。但從已掌握的數據仍可觀察出,目前全國房價仍然呈現小幅平穩上漲的趨勢。數據顯示,今年2月,70個大中城市中有8個城市新建住宅環比價格下降,持平的有6個,其余56個城市仍然出現一定上漲。
“國十條出臺已近一周年了,對公司來說最明顯的變化的自然是銷售環境的惡劣,但這并不是一刀切的現象,有的項目仍然取得良好銷售。”一大型房地產企業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樓市滯銷乃至價格松動的現象,目前有所增多。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與1月相比,2月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住宅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個數增加了5個。2月環比漲幅超過1.0%的城市有7個,比1月減少了12個;環比價格漲幅比1月縮小的城市有44個。
另據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數據顯示,3月北京商品住房成交均價為19679元/平米,是2009年9月以來首次同比下降。而成交量方面,北京樓市并未出現旺季反彈的情況,3月北京新建商品住房日均成交133套,同比下降50.9%,環比下降41.5%。
3月份北京房價的回落能否成為持續性的現象?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2009年秋季以及2010年5月,不少城市房價也曾出現短暫回落的態勢,隨后又恢復上漲。況且月度價格數據可能更多受成交項目區域的影響,目前尚不能得出房價“拐點”已經提前到來的判斷。
北京市房地產協會的副秘書長陳志認為,目前北京房價“穩中有降”的趨勢已經形成。樓市的投資投機資金已經退出,市場中的購房者基本都是剛需。開發商為了把房子賣出去,必須考慮這一市場變化。
距去年4月17日“國十條”調控政策出臺已近一年,從統計數據來看,目前大多數城市房價并未出現實質性下跌。但樓市已出現一些結構性變化,如投資投機性購房比例大大降低,房價環比下跌的城市數量有所增多。風起于清萍之末,房價“堅冰”會隨著調控的深入而逐步被打破嗎?
業內專家認為,本輪樓市調控的使命仍未結束,如果未來的房價再度出現較快上漲趨勢,調控仍有不少“后手”可以祭出。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