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派遣高管到校指導在校生
那么,校園宣講會還是學生方在臺下聽、企業方在臺上講的舊時模樣嗎?從清華情況來看,除了單純的宣講,部分企事業單位還會直接組織學生到單位參加實習實踐活動,并派遣高層管理人員到校擔任“職業教練”,為在校生提供職業能力輔導。
相關負責人指出,組織學生到單位實習實踐的,以央企國企、公共部門為主,實習實踐的時間通常在4至8周。例如陜西省政府從去年開始從清華、北大等北京高校挑選未到畢業季的學生去參加暑期實習。而像河南省科學院黨委書記黃道功、中國電力工程有限公司高級顧問關麟鳳等數百位都在清華擔任過“職業教練”,一方面提升學生對真實社會的認知,為學生更好地規劃職業生涯提供輔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參與單位樹立校園形象,深入了解學生現狀及需求,為用人單位引進、培養人才提供幫助。
分析
90后理智就業 促使用人單位提前“下手”
中國傳媒大學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市場信息科科長劉妍介紹,與往年不同的是,從今年4月開始,不少企事業單位到校“搶”2019年畢業生。“以前,企事業單位都是在9月份開始入校宣講,但在今年,有些單位提前一個學期,在4月份就進校招2019年畢業生。”劉妍說,米未傳媒、喜馬拉雅FM等傳媒公司早已進校招2019屆實習生,而一些省級廣電集團也改變招聘方案,開始招2019屆實習生,提前進行人才儲備。
對于單位的提前搶人,劉妍在分析原因時指出,現在來學校招聘的單位都希望學生會采編播,懂新媒體運營,有經營、管理知識,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這樣全方位發展的學生也許僅占到10%-20%,多數單位必然想到提前來爭搶這些學生。同時,學生先去實習能更好分析自己適不適合這家單位、是否符合未來發展,這也是一個雙向選擇。對于這種提前招聘是否會擾亂校園的秩序,劉妍說:“我們也會對單位進行嚴格審核和綜合評判,結合用人單位需求合理安排招聘活動。”
智聯招聘集團校園招聘事業部區域經理王萌則指出,現在90后、95后最大的特點就是緩就業、懶就業,就業不再盲從、沖動,而是很有理性,為了讓學生對單位有更多的認同感,“單位就寧愿花心思、拿出充分的時間與學生之間建立了解通道,以牢牢俘獲學生的‘芳心’,自然而然就在春季招聘動足腦筋,開始提前招聘2019屆應屆畢業生。”
對于招聘期的提前,管帥華建議大學生們關注不同類型單位的招聘節奏,掌握報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招聘等不同的求職黃金時間點,合理安排備考和求職的時間。(記者解麗 雷嘉 李夢婷 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