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更要留人
引進人才不是“一錘子”買賣,從引進來到留下來,中間還要跨過不少檻。陳高威說,人才政策體現了各地對未來發展的需求,但去不去還要看當地提供怎樣的機會;留不留,還要看城市能不能提供好的公共服務和保障。
一道檻是產業。“政府出臺搶人政策,前提是要有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有區域產業鏈的發展。”張麗賓說,如果不具備條件,也會發生供求失衡。最后變成了大學生落戶,家長在當地購房,就業卻沒解決。張麗賓進一步指出,政府有必要對勞動力需求結構進行測算,把產業規劃和人才引進規劃匹配起來。畢竟,最終決定人才能否留下來的,還是人才的發展空間、城市發展的潛力。
另一道檻是公共服務配套。“現在許多二線城市的公共服務和資源承載能力尚不充足,與吸引人才落戶的速度不相匹配。需要將與戶籍相適應的教育、醫療、養老等配套政策同步推進。”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翟紹果認為。
目前有不少城市開始在“軟環境”方面發力。例如,成都通過青年人才驛站和“蓉城人才綠卡”等舉措,讓人才擁有子女入園入學、醫療社保等方面的服務保障。不少專家指出,要長期留住人才,地方財政在公共服務配套方面必須持續加大投入。(記者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