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才有本“經濟賬”
如何理解當下發生的“搶人大戰”呢?
在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賓看來,“搶人大戰”有兩個大背景,一是我國新增勞動力供給下降,而經濟增速相對較快,對勞動力的需求很大;二是我們正處在經濟轉型和動能轉換時期,需要人才這個核心要素。“各地積極引才是有其合理之處的,尤其我們當前進入區域經濟發展階段,需要消除區域間發展不協調的問題,這也要依靠人力資源的流動。”張麗賓對本報記者表示。武漢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孫志軍說,留下百萬大學生不僅是人才戰略也是人口戰略,“要為武漢市贏得第二次人口紅利和第一次人才紅利。”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黃石松也指出,“搶人”政策一定程度上講也是地方在未雨綢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包括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減輕公共財政壓力;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的速度;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緩解老齡化可能導致的社會活力下降等。盡管目前落戶集中的城市,其平均年齡變化數據還未出爐,但不難估測,這樣的勢頭再持續一段時間,城市肯定會更年輕。
不過,張麗賓認為,通過補貼等形式將人才引進來,還要考慮財政負擔的問題。作為城市的市民和消費主體,引入的人才未來能否填上財政付出的成本,這也有本“經濟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