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建設既要繼承,又要發展。中國古代的一系列“家訓”“家誡”“家教”“家范”,從對子弟的人品、志向培養到人際交往的朋友情誼,從日常生活消費習慣的養成到生活情趣的熏陶,從行為處事、工作態度到對職業的選擇,從幸福觀的培養到如何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無不飽含父輩對子孫后代生活各個方面的諄諄教誨和告誡,完全可以去偽存真,融入今天的家風建設中。
注重言傳身教。人最初的偶像就是父母,家長的言行是孩子學習的最直觀教材,家庭教育的特點是“不教而教,不學而學”,言傳雖然重要,但身教勝于言傳。家長以身作則的示范,不僅可以增強說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也能像春風潤物一樣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家庭教育最有效的方式。
作為孩子天然的模仿對象,家長應時刻檢點自己,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以積極的人生態度、良好的行為習慣、勤奮的工作狀態,為子女的品德修養率先垂范。在平時與孩子的交往中,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溝通的方式、態度、語言等,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塑造孩子的成功人生,促進兒童的精神成長。
當然,要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家長還要著眼于把他律力量轉化為子女的自律力量,把外在的約束力轉化為內在的動力。要經常與子女討論,幫助子女深刻把握榜樣的思想言行及其社會意義和價值,加深子女對榜樣的認識理解,從中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作用,把羨慕轉化為行動,才算達到了目的,收到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