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寧波華天小學王老師在微博“我們1班王悅微”上,曬出了六年級學生邵梓淇的作文《看沙漏》。其中一段關于時間的思考,迅速在網上走紅。該微博目前已收獲2萬評論、7萬轉發和18萬點贊。網友們紛紛驚嘆作文呈現的邏輯與深度;與之對應的,記者也在朋友圈中發現了另一位三年級學生寫的作文《春天的缺點》,同樣他看問題的角度和對生活的思考令人吃驚。
這些作文到底寫了什么?讓人大呼“逆天”,“05后”們到底在關注什么?讓我們一探究竟。
寫時間的孩子
《看沙漏》(節選)
“但對人而言,沙粒不斷墜落的過程就象征著光陰的流逝,但也不能單單認為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將我出生的那一刻定義為擁有全部時間的話,時光確實從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將我死去的那一刻定義為我擁有了自己全部時間的話,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過時間,而是一直在獲取時間。”
此文作者邵梓淇的語文老師——王悅微老師在微博曬出《看沙漏》這段文字時,配上了這樣一句話。“是這樣嗎?批改中的我陷入了思考。”當然,同樣沉浸在思考中的還有萬千網友。
思考不僅僅局限于文章所呈現的內容,更多的驚訝在于,這篇文章出自一個六年級小學生之手。作為邵梓淇的語文老師,王老師在讀完這篇文章后,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她在評語中這樣寫道:“帕斯卡說:‘人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考的葦草。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于能思考。’我很高興,看到了一根葦草在我們班茁壯成長。很榮幸能成為你的老師,能得以分享你這些認真而精彩的思考。浸潤于書中的人生必然會擁有一份與眾不同的豐厚和深刻。祝你從中得到快樂,也期待你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據了解,邵梓淇對于時間有這樣的感觸,是從美國搖滾樂隊老鷹樂隊的作品《亡命之徒》歌詞中得到的靈感,他說:“人在時間過盡的時候,不應該悔恨自己的青春是從荒唐中度過的。”在交流中,一個執著于思考的邵梓淇在記者的視角里漸漸豐滿了起來。
在邵梓淇讀一年級的時候,他父母在家里沒有找到《三字經》,《道德經》便成了他的啟蒙讀物。除此之外,邵梓淇還曾看過弗洛伊德的心理學著作《夢的解析》、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還曾給劉慈欣寫信,表達他對作品中的一些見解和疑問,另外還曾評析過《萬歷十五年》。
《第一次奮進》(節選)
“我還可以見到她,所以這不算傳統意義上的離別,但我已無再去與她交談的勇(氣),在我的意識的深處,我已經永遠無法和她接觸。”
“兩個月過去了,我改變了許多,我也不知道是為什么,只覺得我的心就像射進了一束光,那束光驅散了我心中的陰暗。我開始有了沉思的習慣,思考自己的過失,思考現在的自己與未來的路。”
就在《看沙漏》在網上爆紅的第二天,王老師又在微博中曬出了一篇邵梓淇的佳作《第一次奮進》。一次換座位的經歷,讓邵梓淇接觸了她,于是有了一次屬于他的“蛻變”。
在微博中,王老師還調侃道,這明明是《第一次暗戀》嘛。而對于很多網友來說,讀邵梓淇的文字卻讀出了百味,有的說像是讀到了魯迅,有的說像讀到了法國作家杜拉斯長篇小說《情人》中“我已經老了”的感覺,但更多人則被其中純真的情感所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