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是北京服裝學院的一名教師,所教科目是服飾文化。除了教書,她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北京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的研究員。作為從業者,劉琦對于校服問題比其他人感受更加深刻:“我覺得那都不能叫衣服,簡直就像一個個面口袋。”
校服為什么會不好看?這要從校服的設計問題上說起。“中國的‘運動服’式校服,普遍做得比較寬大,好處是學生不管胖瘦什么身材都能塞得進去,但這樣也會造成衣服不修身。”
因為衣服整體的臃腫肥大,學生穿起來顯得整個人松松垮垮,這不單是對孩子外觀的一種傷害,對個人精氣神的養成也沒有任何幫助。“穿上這種寬大的衣服,孩子哈著腰和直起腰看不出什么區別,但哈著腰走路省勁啊!慢慢地,孩子都成小羅鍋了。”
除了衣服不合身,很多學校的運動服式校服從樣式來說也談不上好看。對此,劉琦半開玩笑地表示,雖然學生對衣服不太滿意,但沒準很多老師和家長是支持這樣的校服的。“還不是怕穿得太漂亮,孩子之間產生好感容易早戀,影響成績?”
從根本上說,運動服在“美”這一點上還是有它的局限性。要想徹底提升中國校服的“顏值”,必須要引入新的校服種類——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