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學校把教學壓力給了老師。艾雯表示,“我們是導師負責制,只要學生的論文出了問題,就是導師的事。學生撂挑子不干了,最后是老師的責任。我們兩頭受氣,太無語了!”
“老師現在成了弱勢群體。”艾雯說。
漸漸地,艾雯也開始“反思”:如果她當時沒有那么熱心,就不會有這些麻煩,“我不要對學生太好心了,他們愛怎么著怎么著吧”。
艾雯開始“長記性”了。每次考試出分時,她不去學校,盡量不接電話。最讓她覺得自己“機智”的一件事是,有同學在考試完什么都不說直接給她發“QQ紅包”,“還好當時我沒手抖,我絕對不會點!”
事實上,如何當好一個大學老師,已經成為艾雯不少“青椒”同行面臨的問題。艾雯的一個同學在北京某知名高校當數學老師,他告訴艾雯,在種種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下,他開始以做文獻研究的勁頭尋找“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答案,然而翻遍了網絡,沒有一篇文章可以給他指明方向。
“幫我找找答案吧。”艾雯對記者說。(應采訪對象要求,艾雯、白皓為化名)
記者 葉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