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同學介紹說,聯系人偶爾也會布置打字任務,但是幾乎不可完成,比如要求3小時內將40多分鐘的視頻對話全部打出來等。“入會之后,覺得越來越不靠譜,根本靠不了打字賺錢,而我也不敢去拉人進來,一分錢都沒賺到,我選擇退出,當時交的198元打了水漂。”李同學希望,同學們看到她的遭遇后,不要再上當受騙。
貸款陷阱:
不核實貸款人資料 逾期未還遭“無賴”催收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大學生由于無力償還“校園貸”而自殺自殘等情況。接近銀監會的有關人士黃晨(化名)也向記者投訴,校園貸為了能成功放貸,完全不核實貸款人資料,而催收手段也毫無道德底線。
黃晨介紹說,前段時間,他突然接到一個電話,稱其朋友的小孩借了錢逾期,希望馬上還錢。“這個小孩確實是我朋友的小孩,是大四的學生。”黃晨說。但是黃晨很奇怪,為什么貸款平臺會打電話給她呢?畢竟她并不是借款人的親戚。而電話那頭的解釋是,借款人填寫的聯系人就是黃晨。但是黃晨非常明確,借款平臺從來沒向她電話核實過。
后來,黃晨趕緊向朋友的小孩了解情況,得知其去年向平臺借了2000元用于旅游,但不敢跟家里人說,并且向黃晨承諾會馬上去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