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每天拽著孩子在各大培訓班中行走的多是處在社會中上層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在群體中也通常處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對于這些家長來說,他們所擁有的位置多是自己奮斗的結果,所以他們也希望孩子能擁有現在的位置,并期盼孩子能向更高的位置躍進。與此同時,他們曾經從底層奮斗過,所以知道底層生存的不容易,因此,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從已有的位置上“掉下來”。
隨時可能發生的“掉下來”和將來可能出現的成長傷害,二者擺在正經受焦慮煎熬的家長面前,選擇可想而知。
但是,孩子的利益呢,誰來關注呢?
非營利應是“義務段”教育的基本前提
11月7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民辦教育促進法》通過了修改,為此,爭議了10多年的中國民辦教育“營利性、非營利性”分類改革正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