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女生寫咆哮體質疑數學實用性
核心提示: 日前,一位母親在“貓撲貼貼”上幫女兒訴苦。孩子今年上高一,品學兼優,可是數學這一科是她永遠的痛。
日前,一位母親在“貓撲貼貼”上幫女兒訴苦。孩子今年上高一,品學兼優,可是數學這一科是她永遠的痛。
每次大考小考,都是數學“拖了后腿”。按說,她學習態度端正、做題也做了不少,可數學成績就是不見提高。最近,她被迫“培優”,可是培優后,前幾天的月考數學成績差到了歷史最低點。“昨晚她哭泣著寫了一篇日志,看了后我心里特別難受,可是我除了能理解和安慰她以外,什么也幫不了她。”這位母親貼出了女兒的“咆哮體”詩《一個高一女生的吶喊》,并發出質疑:這數學特別是高級一點的數學,如果你不是立志要考科學家的,我們普通大眾學了到底有什么用呢?學習數學到底有沒有用?女生學數學是不是天生學不過男生?我們來看看幾位南京數學名師的看法。
過高的數學總分削弱江蘇學生競爭力
特級教師呼吁藝術生高考數學降40分
日前,高三藝術類考生參加國內外學校單招考試已基本結束,陸續回到學校,開始了緊張的文化課復習。對于藝術生來說,最頭疼的就是數學了。在美術生最為集中的寧海中學,埋怨聲尤為強烈。
寧海中學校長郭其俊表示:“每年都有學生專業單考成績超過了清華美院、中央美院的分數線,卻因為文化成績拖后腿,最后不能被錄取。仔細分析這些學生的成績構成,基本都是敗在了數學上。”
郭其俊另外一個身份是江蘇省中學數學特級教師、江蘇省首批教授級高級教師,他據此發出呼吁:藝術類高考數學滿分減分40而與英語同分。
郭校長說,藝術類高考改革先于普通類,目前,國內外絕大數藝術類高校都要自主組織單招考試,使得藝術省統考成績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寧海中學作為全國美術見長的學校中的“四大名旦”,定位于為國內外一流美術院校輸送人才,所以每年高三學生都要有半年左右的時間往返于國外和國內各地,嚴重縮短了文化課學習的時間。
另一方面,像清華美院、中央美院等國內一流藝術學校并不把高考錄取指標下放到各個省,面對各省不同的文化總分,他們通常的做法是學生的文化總分除以該省一本分數線,再乘500,并作為文化分。
其中,對單科數學并沒有特殊要求,相反對語文、歷史等學科提出單科達線要求,主要原因是藝術類學生的發展除了需要藝術類專業技能以外,文化類中最需要的就是學生的人文底蘊。
“根據這樣的情況,對藝術類高考而言,數學與語文總分相同實在沒有必要,而讓數學與英語同分相對比較合理。過高的數學總分不僅高校不需要,而且還嚴重削弱了江蘇學生的競爭力。”江蘇高考改革已經為全國高考改革做出了很好的樣板,郭校長希望江蘇在藝術類高考方案上能進一步完善。具體操作上,他認為可借鑒現有的文、理分卷的模式,并無難度。郝也
數學對普通人有用嗎?
生活中處處體現數學思想
陶維林(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南師附中教師):人們對到底為什么學數學有一個誤解,學習數學不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李兵(中華中學副校長,數學教師):中科院數學所所長楊樂曾說過:“數學既是一門自然科學又是一門人文科學。”在生活中單純的數學應用很少,平時計算我們也可以用計算器,但是學習數學可以培養人的運算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現在的教育不僅僅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培養,更要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出一些能力,這些正是以后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所必須的能力。
張老師(金陵中學數學教研組長):數學培養了一個人的思維,思維是人每天每時都要用到的。數學思維是常期、逐漸、慢慢形成的思考問題的方法。
比如人每天上班要做很多事,有些事是事先計劃好的,有些是突發需要處理的,你具備哪些能力和工具處理這些事,怎樣統籌協調,這就用到了數學思維方法。再比如你從金陵中學到中山陵,首先考慮要乘車到中山門,然后考慮到中山門要往中山東路走……把復雜的問題一步步化繁為簡,這也是數學思維。
女生數學學不過男生?
這是“群體慣性思維”作祟
張老師(金陵中學數學教研組長):很多人說男生學數學比女生有優勢。這不對,這其實是“社會效應”,長期的社會影響下,人們形成的一種認識。就像男孩穿短褲,女孩穿裙子一樣,人們習慣如此,但是不是男孩就不能穿裙子呢?并非如此,蘇格蘭格子裙就是為男士準備的。從我教學20多年的經驗看,男生女生盡管某些方面有差異,但在學數學上是沒有多少差異的,只能說各有優勢:女生細膩,嚴謹;男生容易粗心,但思維發散性強。整個社會給女生增加了太多的條條框框,沖在前面的是男生,機會被男生搶去了。搞數學競賽的學生里面,搞得好的男生、女生都有。當然男生可能多一點,那是因為許多男生從小就往這方面培養,而女生更多培養才藝、語言等方面。
李兵(中華中學副校長,數學教師):女生數學學不過男生這個觀點本身就是錯誤的。男生和女生在學習數學的能力上大致是相等的,為什么會有這種女生數學不如男生的偏見呢,主要是由于社會整體的傾向,女生在以后的擇業過程中偏向文科類的職業,因此在學習中將重點放在文科的課程上,才會讓大家以為女生的數學學不過男生。
陶維林(數學特級教師,南師附中教師):男生和女生思維方式有區別,學習數學更需要理解能力和靈活運用的能力,可能在這兩方面男生比女生更強一些。另一方面,我個人認為男生在考慮問題時更注重宏觀的、大的方面的問題,而女生更注意細節,就像護士多是女生而很少是男生,這不存在好與不好的問題,只是合不合適的問題。
為什么有些學生怕學數學?
數學和生活的聯系被隔斷了
張老師(金陵中學數學教研組長):經驗豐富的老師,教數學經常談到思維。而且學數學形成的思維能力,在學物理、化學等學科時也能用得上。物理、化學注重探討問題的解決,但解決的思路還要靠數學。世界上很多著名大學的招生都看重數學成績。在國際通用的IB課程中,數學是必修課,而且占較大比重。只不過我們國家的數學到高中以后就特別難,弄得孩子很怕學,那是出于考試和選拔的目的,對數學理性思維的一面強調得過多,對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卻隔斷了。
郭其俊(寧海中學校長、江蘇省中學數學特級教師、江蘇省首批教授級高級教師):現行數學課程體系中,數學知識是一添再添,數學內容是一加再加,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不少內容充其量只能是死記硬背的知識,使學生出現學習過剩的現象,缺少發展空間,正如畫畫缺失留白一樣,卻不知留白也是任何一幅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行的數學高考無法測試至少是很難測試學生的靈性、數學感覺和數學創新。數學高考考查的還是解題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數學基礎教育普遍采用機械訓練的辦法,對題型進行分類,對解題的方法進行歸類,使學生見到什么題目就知道用什么方法去解最省力、最高效,幾乎成了條件反射。這樣的學生何來數學的靈性?何來數學的感覺?何來數學的創新?更談不上對數學文化的認識和體悟。
原文
每個數學考不及格的女生你都傷不起啊!!!!!!!!
拼死拼活地搞數學題還是不及格啊!!!!!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誘導公式!!!
誰記得清楚啊!!!
就算你記得那么多公式不一定會用啊!!!
就算你公式用對了!但是你計算出錯了!還是白做了啊!
有木有!!!有木有啊!!!!
每次看著那題特別熟悉可是你就是做不出來!!!
別的每科都能考前三!!!!
結果一門數學被別人拖了50分!!!!!
有木有!!!有木有啊!!!!
你去買菜用函數的啊!!!!
你去黃鶴樓還去算長江里的船距離你多遠啊!!!!
你看到一排電話號碼未必要想想它們之間有木有通項公式啊!!!
有木有!!!有木有啊!!!!
——節選自《一個高一女生的吶喊》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