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鍛煉一小時”一線城市活動場地狹小咋辦?
核心提示: 1月20日,上海市第一師范附屬小學,同學們正在操場上嬉戲,有的跳繩,有玩呼拉圈,有的打籃球,有的在踢毽子,還有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擺著手,扭著腰,歡跳著,臉上露出甜甜的微笑,好一派熱鬧的景象。在上海市第一師范附屬小學“快樂早鍛煉”、“水果操”成了孩子們的最愛。
1月20日,上海市第一師范附屬小學,同學們正在操場上嬉戲,有的跳繩,有玩呼拉圈,有的打籃球,有的在踢毽子,還有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擺著手,扭著腰,歡跳著,臉上露出甜甜的微笑,好一派熱鬧的景象。在上海市第一師范附屬小學“快樂早鍛煉”、“水果操”成了孩子們的最愛。來源:新華網
“每天鍛煉一小時”缺教師體育課開不足怎么辦
在我國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面積較小的學校,落實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面臨人多場地小的實際困難。如何克服困難開展一小時體育鍛煉?許多學校和地區創新思路,用實踐證明,小場地也能做出大名堂。
現狀
城區學校生均活動面積難達標
天津市和平區萬全道小學位于該市中心勸業場附近,全校共有1200名學生、32個教學班。學校僅有一片不規則的空地,經過整修后成了學生上體育課和體育活動的場地。“按照天津市對每所學校生均建筑面積的最低要求,我們學校還達不到,學生只能錯時分開活動?!痹撔nI導顯得十分無奈。
作為上海面積最小的區——盧灣區有不少弄堂學校,校園面積堪稱“袖珍”?!白钚〉膶W校從頭跑到尾也只有六七十米?!痹搮^教育局體衛藝科科長蔣平芳說。
學校僅有很小場地的狀況在北京、上海、天津等許多大城市比比皆是,而一些二、三線城市也大量存在。這些學校多在市中心或老城區,面積不大,但辦學年代久遠、聲譽卓著,家長們趨之若鶩。然而,由于面積小、學生多,這些學校落實每天一小時鍛煉時間的問題十分突出。
實踐
空間上挖潛運動方式創新
位于北京市王府井商圈的燈市口小學共有1400名學生、40個教學班,學校每天開設的體育課多達十八九節。以前,學校只有兩個籃球場、一個羽毛球場,學生上體育課和開展體育活動都十分困難。近些年,該校在教學大樓頂部建造了一個操場,學生們上體育課、開展課外活動和冬季長跑等都可以在這里進行,緩解了場地不足的矛盾。
在“向上”發展的同時,學校還“向下”挖了十幾米,建起了一個兩層的地下體育館,一層為球類館,另一層是形體訓練房。
體育教師商鳳西說:“我校現有的地面、地下、樓上立體的體育運動設施,不僅滿足了學校正常的體育教學需求,還豐富了學生的體育鍛煉內容。”
為了克服場地小帶來的不便,上海盧灣區的許多學校在形式和方法上創新思路,采用蛇形、橢圓形等跑法,節省了活動空間。各校還開發了跳繩、傳遞火炬、弄堂游戲等校本課程,每所學校的活動內容都達到了十幾種以上。
天津市和平區萬全道小學以班級為單位,利用陽光體育活動時間進行隊列練習。練習時,每名學生占用的空間相對較少,而緊湊的節奏、鍛煉的強度一點也不亞于其他運動,學生們情緒高漲、樂此不疲。該校副校長趙巖認為,有個大場地固然好,但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要求與場地小的現實并不矛盾,大小場地都可以有所作為,關鍵看大家是否重視。
對策
利用好社會免費開放的體育場館
中央教科所體衛藝中心主任吳鍵指出,青少年超重和肥胖與運動不足有直接關系,缺乏運動往往還會導致學生出現情緒問題。美國心理學家發現,兒童的攻擊行為80%發生在室內,尤其是狹小的空間里。
目前,我國幼兒園人均空間面積只有0.3平方米,而美國兒童的人均空間面積為2.3平方米。在日本,為確保學生的運動,文部省明確規定,中小學的規劃和建設中,運動場地不得少于校園實際用地的50%。因此,建議我國相關部門制定城市學校建筑運動場地大小的國家標準和法規,明確規定學生運動場地在學??偟挠玫厮急壤坏蒙儆?0%。
《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規范》規定,運動場應同時容納全體學生做操之用。中學每個學生不宜小于3.3平方米,小學每個學生不宜小于2.3平方米。事實上,這個規定并沒有得到嚴格執行?!敖ㄗh嚴格執行國家生均運動場地面積的規定,使運動場地標準應成為遏制超大規模學校發展的依據之一,全面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吳鍵說。
借鑒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經驗,注意開發老城區學校地下、屋頂、自然地勢等空間資源,打破對運動場地就非籃球場、排球場不可的狹隘認識,最大限度擴大學校運動面積,將擴大運動場地納入到城市建設和學校改建規劃中。
我國學校體育場館的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學校的體育場地資源還不足以保證所有學生的運動需要;另一方面社會體育資源如體育部門的體育場館不能向學校完全開放。“建議建立學校與學校、學校與社會公共體育資源的共享機制,開展校與校之間、學校與社會場館之間統一協調的共享活動,讓每個孩子最大程度地享受體育資源。”吳鍵說。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